Tag : 通識教育

3 posts

資料來源:《信報財經新聞》2015年8月28日 C08版
文:《信報通識》編輯部

雖說讀書考試是學生的份內事,但不代表他們須獨自面對所有難題。除教師及教育界以外,家長在當中也有角色。現時學界就通識教育科的交流活動主要對象多為教師和學生,以家長作為對象則較少見。早前《信報通識》舉辦的「卓越教學系列III——卓越家長也通識」講座,就以家長為對象,邀請到兩位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得獎人——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林佩儀老師和聖嘉勒女書院李兆德老師,解開家長對通識科的疑惑及協助子女學習的憂慮。

林佩儀老師的演講主要集中讓家長了解通識科的課程結構和定位,從而討論幫助孩子提升通識學習及考試表現的方法。講座其中一個環節是即場試答通識考試題目,由家長提出回應問題的合用觀點。別以為家長是門外漢,幾位家長即場提出的觀點都頗具參考價值,獲林老師認可,反映通識科並非「專家的專利」,大眾只要專注嘗試,也有能力拆解通識考題。

資料來源:《明報》2011年1月1日 星期六 11:35

中大校長沈祖堯在「香港家書」慨嘆,社會重視大學排名,忽略培育年輕的靈魂,他擔心教育的價值將湮沒。

沈祖堯在香港節目《香港家書》,發表今年第一封的「家書」。他說,全球大學教育正變得功利,推動學者研究的是資源的角逐,而非對知識真理的渴求。長此下去,只會製造出汲汲於利的成品和個人主義者,新一代慎思明辨的能力將逐漸喪失。

資料來源:《明報》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05:05

今天,一方面國際大學(包括學院、課程)排名表如雨後春筍,各國主要大學都在爭「世界一流大學」美名,而很多國家和城市(包括香港)都在發展成為「教育樞紐」(當中重點是高等教育);但是,另方面又出現愈來愈多對高等教育未來發展方向的關注,有人擔心目前高教太重科技而輕人文,過於市場化甚至商業化。

PAGE TOP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