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

4 posts

haima

真心覺得海馬超額完成。

作為秋颱,十月下旬竟然沒給東北季候風吹乾 / 逼至偏南路徑,而成功登陸華南,此為一紀錄。

再來的是呂宋出海以後,南海海溫偏低,竟然成功接上西南水氣,再重整到結構才登陸,比起妮坦臨登陸前結構好太多,此又另一紀錄。

再來的紀錄是作為東登颱風,在眼壁擴大結構減弱的情況下,仍然令香港八中三,而且帶來十一小時的八號信號,盛夏已難遇上此等威力東登颱風,更難得的是秋颱。

horsea

圖片及資料來源:Pokemon Go 手機截圖、香港天文台(HKO)

繼昨天香港終於發出打破最遲生效紀錄的黑雨警告,今天又要迎來(看來是香港風季最後一擊的)秋颱海馬!先放一下 20161020 08:00(UTC+8) HKO 最新定位紀錄。

nida

圖片來源:香港地下天文台

補個7月31日的 06W 妮坦預測圖,恭喜香港天文台 (HKO) 完勝各大氣象機構,在大多數機構堅持西登時,再一次一注獨中東登大鵬半島。

‪#‎HKO南海之王這個稱譽不是蓋的‬ ‪#‎當年天兔HKO也是一注獨中汕尾登陸

延伸閱讀

【妮妲襲港】風眼曝光 天文台測路徑勝中美日韓台 全靠飛入核心

資料來源:《香港01》2016年8月3日
文:倪清江

熱帶氣旋妮妲(Nida)已經消散,香港天文台一直堅持它在香港東面登陸,成為區內預測移動路徑最精準的官方氣象機構,連中美日韓台五個氣象台最後都跟着看風使舵。

天文台這次成功以一敵五,其中一個主因是政府飛行服務隊的飛機,在周一(1日)直搗妮妲核心──風眼,取得更多資料,幫助進行預測。《香港01》取得相關圖片,可看到妮妲風眼神秘一面。

台長岑智明今日(3日)在FB補充,指得到數據是重點,但更重要是預報員作出專業判斷。

nida_path

圖片及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HKO)美國全球預報系統(GFS)威斯康辛大學氣象衛星合作研究所(CIMSS)Remote Sensing Systems(RSS)維基百科香港地下天文台 Facebook 專頁香港颱風迷天氣中心

今年終於有追風文第一發!

由於今年仍有厄爾尼諾效應(見厄爾尼諾與颱風的關係),西北太平洋生成的颱風已經不算多(直到八月還只有6個,往年至少破10個了),能直接影響香港的颱風更是少之又少… 終於等到七月下旬,才有 06W 的生成!

06W 登場初期,已經備受囑目,因為很多氣象部門的預測路徑出現大分歧!美國全球預報系統(GFS)最初預測會東向奔往台灣,而歐洲中期天氣預報(ECMWF)、香港天文台(HKO)等等均計算西向靠近廣東省,甚至有些預測(看完維基百科,其實我也不知道是哪家機構說的?)推斷 06W 無法推進!

直至7月30日,很多數據都開始顯示妮坦偏西靠近廣東省的可能性較高,癡婦感覺到「終於開波」要刮颱風了!而且要狠狠地刮!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以下為癡婦的粗疏分析,有錯請指正。

PAGE TOP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