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月英仙座流星雨觀星教學在此

2017 的第一篇文章要寫流星雨觀星教學。呀,象限儀座流星雨貴為每年三大流星雨【註:另外兩個分別是八月中的英仙座流星雨和十二月中的雙子座流星雨】,癡婦居然歷年以來也沒有看過(以往學生時期這段時間都要忙於應付考試耶),所以今年趁著難得仍然放假,提早於極大期前一天,熬夜看看星空寫一寫好了。

象限儀座流星雨簡介

資料來源:香港太空館 – 象限儀座流星雨香港太空館 Facebook 專頁

「象限儀座」是個已被棄用的星座名字,位置介乎天龍座與牧夫座之間,但流星觀測者仍然沿用這個名稱。(HK01 編輯把其稱為天龍座流星雨,明明天龍座流星雨只出現在每年的10月初,最佳的觀測日期在10月7日至9日,編輯把兩個不同的流星雨搞混,也真教癡婦摸不著頭腦。)【再翻查資料,香港天文學會討論區有解說:象限儀座是個已經廢棄的星座,流星雨原名「天龍座流星雨」,因為它是個主要的流星雨,為了避免與十月出現的另外一個主要流星雨「天龍座流星雨」(這個流星雨原本應該叫做「十月天龍座流星雨」,但很多人卻簡稱為「天龍座流星雨」!) 混淆,故此採用個廢棄了的星座來命名,亦是國際天文聯會唯一的一個用不存在星座來名命的流星雨。】

象限儀座流星雨算是全年中的主要流星雨現象,不過,天文學家仍未能確認它的母體彗星是哪一顆,有可能是96P/梅克茲賀1號 (Machholz 1)彗星、或彗星 C/1490 Y1(可能已演變成小行星 2003 EH1)。每年,這個流星雨在極大期的數小時內,都會出現百多顆流星。

2017 觀測條件

資料來源: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象限儀座流星雨活動時間一般在12/28至隔年1/12期間(所以早兩天元旦已有行山人士報告看到流星)。

國際流星組織(IMO) 預測2017年的極大期落在臺北時間1月3日(星期二)22時,每小時流星數量可能在60~200顆之間,平均約為120顆,流星速度中等(約每秒41公里),平均亮度偏亮(1 ~2 等以上)。

今年極大期逢月齡5的眉月,月亮約於晚間22時西沈,但此時輻射點尚未升起。所以臺灣地區(也是香港地區)的最佳觀賞時間在3日午夜24時(4日凌晨0時)到4日天亮前,完全不受月光影響,觀測條件不錯!

但前述數量僅是「完全無光害,肉眼可見最按星等達6.5等,且輻射點在天頂(大氣減光效應最小)」的最佳狀態下的每小時預測數量,但通常不會有這麼好的條件,一般無光害情況下真正能看到的可見流星數量會是ZHR的60%左右,所以IMO指出極大期時,無光害處能預期的數量大概是每小時25顆左右。

各流星雨專家預測結果指出今年並沒有讓人驚喜的流星數量增加的狀況,流星雨專家Jérémie Vaubaillon所做的模擬預測甚至指出今年的象限儀座流星雨密度低於平均。再加上象限儀座流星雨有個最不討喜之處:它的極大時間非常短暫,通常只有幾小時(極大期±3小時),和其他流星雨可以綿延數天的狀況不同,所以有時錯過極大期之後,就很難看到象限儀座流星雨的蹤跡了

所以按此「習性」,大約在1/4凌晨1~2時以後,這群流星雨的數量就已經大減,又因為此時的輻射點仰角很低,受大氣減光效應影響,可能流星數量會少到幾乎沒有的地步

觀星禮儀

由於太多傳媒只報導流星雨,卻忽略叫人遵守觀星禮儀,結果往往一窩蜂觀星群眾只看到地上大範圍白燈,以致地面光害間接影響天上星星的可見度。故此敬請保持應有的觀星禮儀,做個負責任的觀星者!!!

1. 不可用閃光燈拍照,因為人家曝光數小時的相片會立刻毀於一旦,而且你的相片仍然是漆黑一片
2. 切勿用電筒照向別人眼睛、相機或望遠鏡,原因見上,以及會傷害眼睛
3. 敬請使用紅色電筒照明,因為瞳孔只要被白光電筒照射,便會收縮;視乎年紀,一般要約幾分鐘、甚至半小時,瞳孔才能再次放大,否則難以觀星,故此切勿以白光電筒騷擾他人觀星(一律謝絕汽車車頭燈、手機電筒!!! 不要再製造更多光害!!!)
4. 如果使用觀星 App,請調較至夜視模式(紅色畫面)
5. 避免踢動天文望遠鏡及相機腳架
6. 請勿攀爬任何天文展品,免生危險(天文公園適用)
7. 注意聲浪、切勿喧嘩
8. 切勿生火或吸煙
9. 保持地方清潔,帶走垃圾拋棄或回收,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原地設有的垃圾筒絕對無法負荷幾百人一晚之間製造的垃圾

非專業尋找象限儀座觀星筆記

圖片來源: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香港太空館「星夜行」手機應用程式

跟兩年前癡婦所寫的尋找雙子座流星雨筆記不同,由於象限儀座不是正式的星座(這個名字現時根本不存在星圖呢),要對應星圖尋找有一定的難度。

這次象限儀座流星雨的發射點介乎天龍座、武仙座和牧夫座之間(見下圖),三個星座都位於東北偏北的星空。但癡婦昨晚依下圖的星圖尋找位置,頗有「中大伏」之感。(!)

原因要看下圖。這是香港太空館「星夜行」APP 顯示今晚10時極大期的香港星空。癡婦是故意的把星圖如此橫臥,因圖中有「北」字的紅色線代表地平線。

看到端倪沒有?

如果看不出來,再來一張示範圖給大家看。
黃色箭嘴所標示的是這次流星雨的幅射點,藍色的是站在地平線上的人們往天空仰望。

這次看到了有什麼問題嗎?

對了!就是晚上10時極大期的時候,發射點根本還沒升上地平線!😱(這到底是要看啥?!)

所以寫到這裡,觀星教學終於可以開始了。


1. 時間

敬請等待凌晨1時後才好出發。因為凌晨12時50分發射點剛從地平線升起,癡婦非專業認為最佳觀測時間為凌晨4時後至日出前,那時幅射點才慢慢升上天空稍高位置(見下圖)。

2. 地點

在香港的我們大約是等不到幅射點升上天頂了,因為那時應該日出了。由於幅射點貼近地平線,星座位置較低,所以,必須找北方至東北方非常空曠,地平線無阻擋,不太受光害的地方觀賞。

故此,要獲得最佳觀賞效果,可考慮萬宜水庫東壩/西壩、船灣淡水湖主壩或任何一座遠離燈光的山頂觀賞。癡婦不建議海灘,例如石澳,因為香港大部分海灘向南/東南/西南,北方有阻擋。

如果你家向北/東北,前方視野無阻擋,又碰巧不太受燈光光害影響的話,其實即使不出門也有機會看到。沒記錯前兩年,都有人在 Facebook 報告過在元朗市中心看到(至於來源忘記了)。

3. 星空定位

Step 1. 預備好你的星圖,尋找東面最亮的兩顆星:木星(只限今年出現於東方)和大角星。

Step 2. 再往左方尋找小熊座(即北斗七星)和大熊座的位置。如果這兩個星座太暗,還可以靠左上方雙子座主星北河三協助定位。

幅射點如圖黃色箭嘴所示,但流星不一定從幅射點飛出,而且幅射點只是流星發射的起點,流星光線較弱,所以不要死盯著幅射點,只需大約留意這一帶的星空可能會有收獲。

幸運的話,在燈火繁盛+污染密集的香港,在郊區可以一小時看到約10顆左右(象限儀座的極大期太短時間了,真的有10粒是非常幸運),至於近郊若然一小時有1顆也算是很好運氣了。(上文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簡介那邊寫一晚可看25顆是指完全沒光害,香港太難做到了。)

再一次提提大家,象限儀座流星雨觀賞期直至1月12日為止。

香港觀星天氣預測

今年很幸運,踏入一月的頭幾天都是大晴天,可以熬夜的即管碰運氣吧。

拍攝流星雨小技巧

實拍星空

昨晚去看完全是碰釘子,因為屯門以北都太亮了,光是大熊座和小熊座也給光源覆蓋大半,下面的星星是經過相片後製才能顯現出來;而且時間掌握的不好,幅射點還沒升得很高,給一堆大樹及建築物檔住(相片的右下角才是幅射點啦);但明天開始上班,今晚已不能看,唯有再等下年。

拍攝日期:2017/01/03 丙申年農曆十二月初六
拍攝時間:02:43 (GMT +8:00)
拍攝地點:香港屯門屯子圍 Tuen Tsz Wai, Tuen Mun, Hong Kong

相機:Olympus XZ-1
ISO 速度:ISO 400
光圈:F2.8
曝光:10"
焦距:28mm

相片後製:Adobe Lightroom, Adobe PhotoShop
星圖參考:香港太空館《星夜行》應用程式


延伸閱讀

香港天文學會討論區:2017 象限儀座流星雨

當地球相遇流星雨理論高峰時間與當地見流星雨高峰時刻相近的時候,即表示這個地點是這一次流星雨較理想的觀測地區。這次象限儀座流星雨,香港預測出現流星雨高峰時間較理論高峰時間遲7小時30分。

同場加映 - 香港天文學會討論區:2018年至2050年象限儀座流星雨香港出現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