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克襲港十九周年】
其實上星期六已經開始追風,只是傳媒已有太多報導,
自己又不想過份危言聳聽,才拖延至今天這個十九周年紀念才發文。

對,十九年前的今天(連農曆日子也一樣),約克以風速 130km/h 襲港,
今天,山竹挾帶著中心風力 175km/h 西登(已減弱至跟暴力天鴿一樣),
破了好幾個近年來的氣象紀錄:

T1 距離香港東南 1110 公里(打破香港天文台所有紀錄)
T8 距離香港東南偏南 410 公里
T9 距離香港東南偏南 240 公里
T10 距離香港東南偏南 150 公里(平常小型颱風在這距離只剛好發8號)

其他的要等家中善後才補充。(打風多年,家中首次窗邊滲水!)
已補充完畢。


【山竹總結】追風癡語
繼上年天鴿後,風速、結構什麼的都不打了,又要百感交集地打下這篇總結文

【氣候變化逼在眉睫】

1. 上年才寫下相隔五年一個10號颶風,想不到這次只隔了一年,又看到一個 category 5 的巨型超強颱風橫掃菲律賓(希望傷亡不要太嚴重),然後減弱,但仍以強颱上限的姿態(HKO 將其中心風力定義為 175km/h,換算一分鐘平均風速後,相等於 category 3)於珠江口靠岸!


2. 要知道,熱帶氣旋生成的環境位於溫暖的海水(大約26.5度),全球暖化現象不僅加劇海溫上升,還致氣旋生成活動越趨頻繁。

山竹襲港之前,曾有報導指出同一時間,兩大海洋「九珠連環」,指的是太平洋及大西洋竟同時出現九個熱帶氣旋!(九個!這正常嗎?)


3. 承上點,上年天鴿近岸爆發,是因為南海達31度,今年山竹發展至最顛峰一刻,也是因為橫過菲律賓東面31度海域。

海水越暖,醞釀的颱風能量越多,這次山竹襲港造成的破壞已說明一切。(大家還要慶幸這次山竹撞山減弱才奔至珠三角!)


4. 上次天鴿風暴潮,遇上天文大潮疊加效應,大埔滘最高潮位高度達4.09米;今次山竹來襲,雖並非天文大潮,但大埔滘風暴潮竟達4.69米!(如果再來天文大潮疊加真後果不堪設想!)

事緣海溫上升,海平面也會相應上升(箇中物理現象請另行請教專家),假如地球氣溫不斷上升,大海吸收的潛熱也會不斷增加,最終只會造成更嚴重的風暴潮!

所以真的請各位好好保護環境,盡量減少碳足印。(你們看看杏花邨水退後有多少發泡膠和其他垃圾?)

【草菅人命的防災意識】

上年又寫了這句:「全球暖化下,這類破壞力驚人的颱風陸續有來,絕對考驗各國政府如何應變風災。」

澳門經歷天鴿一役,改革了氣象局及警報制度,明顯這次應變措施也較上次為佳。不僅事前做足準備,提早撤離居民、清渠封窗;事後宣佈停課,也帶頭讓公務員停工,只留下民防部門事後救災,可更快清理災後現場。(當然氣象局的颱風預警仍可更有進步空間。)廣東省也給予足夠的時間及空間清理災後現場。

香港呢?In HKO we trust,事前應對措施非常充足,包括山竹遠在 1110km 外便掛起1號作全城戒備,提早撤離低窪地區居民;但是特區政府的災後應變,僅僅是兩天停課?

交通系統癱瘓已是小兒科,更重要的是颱風滯後的山泥傾瀉與塌樹危機完全不在考慮之列!究竟香港政府需要多大程度的風災,才會認真考慮市民生命安全,宣佈停工?(難不成要像澳門一樣用人命換取教訓?)

【追風的意義】

最初追風,是因為家人要當風更。不論是中午十二時,還是凌晨三時,只要一掛起8號,就要收拾細軟衝回公司隨時候命。以前年紀尚小,不懂看風,所謂的追風,也只是守在電視機、收音機前聽風暴消息而已。

後來,上地理課,學到不同類型的氣候知識;老師說,香港是福地,雖沒什麼天災,但是氣候變化必定是未來重要危機,可見的將來只會有越來越多的怪獸級颱風生成。(事實證明,2010 鮎魚、2013 天兔、2013 海燕、2014 海鷗、2018 飛燕、2018 山竹 這些怪獸級颱風出現率越來越頻繁。)

於是她把熱帶氣旋一課教得特別仔細,希望我們可以學懂看風,不是為了知道何時放風假,而是未雨綢繆,提早通知所有親朋戚友,做好防風防洪的準備。

上次天鴿一役,澳門以十條人命慘痛的教訓,喚醒一眾澳門居民不得不小心天災;近在咫尺的香港,市民也倒真長知識了,提早搶水搶糧、加固玻璃、加固冷氣機、清理渠口淤塞,趕於風暴來襲前做好所有安全措施,減低人命傷亡。

雖然仍然有為數不少的市民於風暴前,仍不當作一回事(甚至說山竹「無料到」),心中只牽掛星期一用不用上班;但是風暴期間,大量玻璃爆裂、巨浪湧入民居、大廈外牆倒塌的新聞絡繹不絕;風暴過後,仍有零星的玻璃高空墜落、大樹坍塌傷人的新聞,也真能令人改口說「我以後不敢盼風了」。

癡婦不是盼風者,若要我選,我寧願每一個破壞力驚人的颱風,在海上移動期間遇上強風切,然後消散殆盡,不叫任何民居遭受破壞;但風的旨意如此,既然要走近香港,能做的事,就是預先解讀各方數據,然後用盡百般智慧翻譯成人話,讓眾人做好防災準備。

這次山竹,只差一點踩上巴士海峽,以全盛的姿態直奔珠江口;再加上並非天文大潮,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假如再有一個 cat 5 颱風過境,希望香港人不要再輕視風暴,保命至上。

差點成真的預測路徑(紅色路線)

【其他碎碎念】

1. HKO 火星台 72 小時預報竟勝過 EC 及 GFS(以後 HKO 是否可以多點重視自家預報?😏)


2. 光看報導,這些學校似乎停兩天課也應該未能收拾殘局😢 希望快點修復好,學生能安全上學


3. 山竹不愧是果后,上岸一刻更能展現其環流之闊;如果直坐巴士,恐怕更為驚人,對珠三角等地的破壞力更矚目驚心😰


4. 如果山竹是小精靈,那麼 cat 5 狀態的它應該是開了 Z 招式的甜冷美后,靠近珠三角一刻只是沒開 Z 招式的甜冷美后🙈 (擅長招式:熱帶踢、強力鞭打、飛葉風暴)不過現在的山竹就已經減弱倒退至甜竹竹的狀態嚕😮

延伸閱讀

上年天鴿總結文:15W 熱炸的天鴿

#山竹 #26w #2018西北太平洋颱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