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巴士的報》2015年7月1日
一名不肯付錢為女兒購買暑期作業的家長,指老師「勒索」女兒,令她以自己零用錢交作業費用,故打算報警,結果學校高層向其道歉及補貼作業費用了事。帖文引起網民討論,指高層做法助長「怪獸家長」有樣學樣。
7 posts
資料來源:《巴士的報》2015年7月1日
一名不肯付錢為女兒購買暑期作業的家長,指老師「勒索」女兒,令她以自己零用錢交作業費用,故打算報警,結果學校高層向其道歉及補貼作業費用了事。帖文引起網民討論,指高層做法助長「怪獸家長」有樣學樣。
教育局、教育界、家長以至學生,都希望小學階段能夠愉快學習,但現實卻相反。
全日制小學下,部分學生放學後還有繁重的功課,數量多兼內容艱深,還要參加不同補習班、興趣班等等。此外,學生還要應付小三、小六全港系統性評估(TSA)、呈分試、中一入學前學科測試(PRE-S1)。很多小朋友由早上六點幾起床,「勤力學習」,一直忙到晚上九點或更夜才可上床,無間斷又缺乏遊戲的環境下,對初小學生來說,是否理想的學習模式?
二零零零年,教改取消小學學能測驗,目的要為學生學習壓力鬆綁,減少功課及操練,但教育界人士認為,當年推行的部分措施實施至今變質,令小學生操練及功課壓力持續加深。父母與小朋友都無可避免成為功課奴隸。
資料來源:《晴報》2015年6月9日
暑假是學生每年引頸以待的假期。但有港媽為安排暑期活動感煩惱,提出「取消暑假」的奇想,被網民狠批想法自私。有家長會指,部分家長嫌照顧子女麻煩,寧願子女多些上學。有校長認為,這種想法只是想將照顧角色轉往學校身上。
資料來源:《晴報》2015年5月8日
文:翟秀娟
不少家長喜以中英夾雜教子女學英文,但有言語治療師指幼童易混淆中英文,有兩三成求助個案更因此出現言語發展遲緩。另外,部分家長依賴英語DVD讓孩子學習,不懂遊戲教學,反而欲速不達。學者指學語言需有足夠互動及語境,籲勿揠苗助長。
陳小姐的表哥表嫂教年幼女兒說話時,常用多國語言,包括廣東話、國語、英文及馬來西亞話。「他們講嘢時都係中英夾雜。」她指表姪女三歲時仍不懂說完整句子,後來才發現她有語言障礙。
資料來源:《晴報》2015年5月8日
年輕媽媽罹患心臟惡疾,為誕下一代,冒死懷胎兼受盡折磨。歷生死,悟珍惜道理,敢把幼女學業放一邊,向校告假,一年帶女「出走」33天看世界,灌輸人生價值觀。不過惡疾陰霾揮不走,這位堅強媽媽母親節願望是夠長命,「日日陪女兒」。
資料來源:《明報》2015年5月5日 副刊
文:鍾家寶
爸媽總會給孩子們「最好的」,琴棋書畫、多國語言,讓他們多學一點知識,為將來做好準備。但,已為兩女之母的林嘉欣反問﹕「誰知道20年後會是怎樣的世界呢?」在現今的「主流」教育下,她逆流而行,形容自己選了一條「難行的路」,任由女兒們隨心所欲,跌跌碰碰,只希望保持她們對生命的熱情,學懂終身學習,即使將來面對任何環境,都能獨自走下去。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2015年4月8日 港聞A2版
文:杜潔心
為求子女獲心儀學校取錄,家長幾近瘋狂。有校長透露,有家長每日在校門外苦候、每日寄信表心迹,更有主動提出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