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Pluto 冥王星

7 posts

究竟康文署的天文初探黃昏營「有咩玩」,值不值得玩?癡婦有幸中籤參與本年度的黃昏營,決定寫一下小心得。

圖片來源:香港太空館天文公園、癡婦的相機

活動概覽

2008 年香港太空館西貢遙控天文台2010 年香港太空館天文公園 落成以後,康文署每年都會舉辦一系列的觀星活動;活動由太空館職員及專業天文導師帶領,參觀西貢天文公園,觀賞古今各類天象儀器。之後返回坐落麥理浩夫人度假村的西貢遙控天文台,進行一系列星空探索活動,讓大家一起感受宇宙奧秘。

觀星節目巡禮2017 – 天文初探黃昏營

日期:2017.01.07 (六) / 2017.02.18 (六) / 2017.03.04 (六) / 2017.06.24 (六)
時間:下午4時至晚上10時30分
地點:西貢天文公園及麥理浩夫人度假村
名額:45
對象:6歲或以上
費用: 14歲-59歲人士 $26 | 6-13歲、60歲或以上及殘疾人士 $13
查詢電話:2792 3084

*活動接受個人或小組報名(每組不超過 4 人),需進行抽籤

1月至3月活動詳情及報名表格 | 6月活動詳情及報名表格

資料來源:《信報財經新聞》2015年8月27日 C03版
文:譚淑美
圖:陳縱宇(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經過9年時間,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新視野號上月終於飛到冥王星,拍下珍貴而清晰的圖片。它的心形地貌,令大家不禁緬懷它還是九大行星的日子……

不過,這天咖啡室內的NASA前研究員、科技大學前教授陳烱林,卻是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上唯一一名把冥王星踢出九大行星的香港人。他堅持投票正確,「行星有三個標準,它要夠圓,圍繞太陽運轉,且地心吸力足以清除軌道上的隕石,但冥王星不符合第三個標準。」

有關地球的未來,陳烱林有兩個預言,其一是機器殺人的年代已悄悄來臨,「人工智能慢慢變得有感情,當它有自尊,不開心咪殺咗你。」其二,人類最有可能移居的星球是火星,方法是重塑大氣層,工程只要200年。

資料來源:《錢江晚報》2015年8月25日 B05版

「當太陽發生災變時,地球人逃生無望,在冥王星上建立人類文明紀念碑,告訴別人茫茫宇宙中曾存在過我們這樣一個渺小而偉大的智慧文明。」

上周日剛剛獲得雨果獎的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先生,曾創作單篇《在冥王星上我們坐下來哭泣》,其中講述了冥王星的故事。

同一天,在杭州,由浙江省科協主辦的「科學+特別活動」請來了一位同樣有著的「冥王星情結」嘉賓,台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NASA戈達德太空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大學物理學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孫維新先生。

孫教授給大家講「太陽系的新面貌」,就是從他憐愛的冥王星之崛起和隕落開始的。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2015年7月17日NASA –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Facebook 專頁

冥王星首張特寫照 科學家稱奇

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近距離飛越冥王星後一天,項目團隊周三公布了該探測器首次傳回的部分圖像。這些迄今關於冥王星及其衛星的最清晰圖像,展現出不少讓科學家意想不到的發現,包括清晰看到冥王星赤道附近有條冰山山脈,而且驚訝地發現冥王星相當年輕且地質活躍。

科學家驚奇地看到,位於太空科伊伯帶(Kuiper Belt)、彗星殘骸常常來襲區域的冥王星,有塊出乎意料年輕、沒有隕石坑的地區。NASA表示,這顯示冥王星地質活躍,不像許多人想像般是死亡冰球,其表面地形不是由宇宙垃圾撞擊產生,而是因內部熱力形成。

圖像顯示,冥王星赤道附近,即明亮的「心形」圖案的底部,有一條山脈,這些冰山的高度相當於美國洛磯山脈(Rocky Mountains),達三千四百米。首席調查員斯特恩(Alan Stern)稱:「組成這些山脈的岩可能是水和冰。」冥王星表面滿布的冰,則是由氫、甲烷、一氧化碳組成。這些山脈可能形成於一億年前,這與太陽系四十五點六億年的高齡相比,算是相當年輕了。

冥王星的衛星冥衛一的圖像,則顯示了一條可能由內部地質活動造成的延伸約一千公里的峭壁和山谷,圖像的右側邊緣還有一條深達九千米的峽谷,冥衛一的北極則是一片深色區域。讓科學家驚奇的是,冥衛一表面也少有撞擊坑。

太空總署副署長格倫斯菲爾德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九年來任務團隊一直在想像會看到甚麼,今天終於獲得了,『新視野號』號收集的第一批『寶藏』樣本,我可以告訴你,它們大大超過人們的預期。」

此外,「新視野號」還觀測到冥王星的其他四顆衛星。其中冥衛三的圖像首次讓專家看到這顆星球的形狀。科學家估測,這顆形狀不規則衛星的二維尺寸約為四十三公里乘以三十三公里。

鋼琴大小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二○○六年一月發射升空,飛行了四十八點二億公里,終於在周二以僅一萬二千五百五十公里距離擦過冥王星,成為首個探測這顆遙遠矮行星的人類探測器。而周三的照片,是「新視野號」近距離擦過冥王星後,發布的頭一項觀測成果。

接下來「新視野號」將往科伊伯帶更深處飛去。科伊伯帶布滿數千個類似冥王星的天體,那些天體由冰和岩石組成,應該是約四十六億年前太陽系形成時期留下來。

資料來源:香港太空館 Facebook 專頁

新視野號 (New Horizons) 飛越冥王星,並測得冥王星的直徑約為 2370 公里,比另一顆矮行星鬩神星 (Eris) 更大,成為人類所知在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矮行星。天文學家更確認了冥王星擁有由冰態的甲烷和氮所組成的極冠。另外新視野號亦探視到由冥王星大氣層中脫離的氮元素。除了冥王星外,新視野號亦會探測其附近的衛星,在短期內將會釋出更多新發現!

資料來源:NASA –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Facebook 專頁
圖片來源:9GAG

冥王星傳來愛的信息!新視野探測器於飛行超過九年及跨越三十億英里後,於美國東部時間 7 月 14 日 07:49(香港時間 7 月 14 日 19:49),以最接近星體的一點飛越冥王星(兩者距離約 7750 英里 / 12500 公里,約等於紐約至印度孟買的距離)。

在飛越最近的一點前,新視野號於 7 月 13 日距離冥王星 768000 公里處傳來至今最清晰的星體照片,清楚顯示南半球一大片明亮的心形地帶。更多高清照片將於七月十五日於美國太空總署官網發放:http://go.nasa.gov/1L5MfJE

延伸閱讀 1:孫維新/冥王星的悲歌 | 聯合新聞網

從九○年代中期開始,古柏帶天體一一現蹤,天文學家就給了評語:「冥王星其實不是行星中最小的,而是小行星中最大的!」的確,月球直徑將近三五○○公里,冥王星還沒有月球大!二○○五年科學家又發現了一個古柏帶天體UB313(中譯「鬩神星」),一開始不知道它確實多大,但在二○○六年用了哈柏望遠鏡做了初步測量,發現UB313直徑約為二六○○公里,超過了冥王星的二三○○公里,這下麻煩了,天文學界不得不誠實面對一個久懸的問題:「行星如何定義?」
延伸閱讀 2:冥王星,你好嗎?謝謝你的等待|余海峯|謎米科普

想像冥王星是一個足球,那麼冥王星距離地球就好像高雄距離香港那麼遠。如果冥王星是一個放在高雄的足球,那麼把新視野號送到冥王星,就好比把一粒塵埃從香港拋到放在高雄的足球旁邊。

這就是新視野號任務的難度。

同時,這也是許多人在追求學問的過程中所遇到的難度。如果你不明白,請相信我,試一次。一生,至少要試一次追求知識、學問的感覺。
我向你保證,這會是世上其中一種最美好的感覺。

冥王星,你好嗎?謝謝你的等待,地球人仍未放棄追求這感覺。

資料來源:香港太空館 Facebook 專頁

你也可以體驗冥王星上的中午?!

冥王星(Pluto)距離太陽很遠,所以太陽會比在地球上看起來暗約1000倍。冥王星上的陽光雖然微弱,但並不是想像中那麼黑暗。事實上,如果你中午站在冥王星上,陽光足夠讓你閱讀一本書。

原來,在地球各個地方只要天氣良好,接近黎明和黃昏時總會有一刻,陽光的強度跟冥王星中午時差不多。

因此,美國太空總署 (NASA) 推出了名為「冥王星時間 (Pluto Time)」的工具,讓大眾在地球上都可以體驗冥王星的中午。只要到以下網址,點選你身處的地方,系統就可以計算你所在位置何時的陽光強度和中午的冥王星差不多: http://solarsystem.nasa.gov/plutotime/

大家不妨在你所在地的「冥王星時間」下拍攝有地標的照片,並在社交媒體上以主題標籤(hashtag) # PlutoTime 分享,NASA會在7月14日之後將所有收集到的「冥王星時間」相片合成一張冥王星大拼圖。

來!一起在地球上感受「冥王星時間」吧!

PAGE TOP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