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 weather 天氣

14 posts

【約克襲港十九周年】
其實上星期六已經開始追風,只是傳媒已有太多報導,
自己又不想過份危言聳聽,才拖延至今天這個十九周年紀念才發文。

對,十九年前的今天(連農曆日子也一樣),約克以風速 130km/h 襲港,
今天,山竹挾帶著中心風力 175km/h 西登(已減弱至跟暴力天鴿一樣),
破了好幾個近年來的氣象紀錄:

T1 距離香港東南 1110 公里(打破香港天文台所有紀錄)
T8 距離香港東南偏南 410 公里
T9 距離香港東南偏南 240 公里
T10 距離香港東南偏南 150 公里(平常小型颱風在這距離只剛好發8號)

其他的要等家中善後才補充。(打風多年,家中首次窗邊滲水!)
已補充完畢。

在6月2日凌晨美軍氣象機構認為有機會24小時形成熱帶風暴、在同日上午日本氣象廳發佈烈風警報也有在24小時內形成熱帶風暴。

【02/06 02:00更新】2018 風季第一發!
左邊的 99W 已接上西南水氣,所以成旋的機率比較快;右邊的 90W 仍未接上水氣,成旋速度較慢,但後期要看看會不會與 99W 產生籐原效應。

【03/06 00:00 HKO 更新】
此外,位於南海南部的低壓區昨日增強為熱帶低氣壓。在昨晚十一時,該熱帶低氣壓集結在西沙以南約480公里,預料向西北偏北移動,時速約10公里,橫過南海南部。

【06/06 09:45 HKO 更新】

天氣稿第095號-熱帶氣旋警報
*****************
熱帶氣旋警報


香港天文台發出最新熱帶氣旋警報

一號戒備信號,現正生效。
位於雷州半島的熱帶低氣壓已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艾雲尼。

在上午10時,艾雲尼集結在香港之西南偏西約460公里,即在北緯20.4度,東經110.2度附近,預料移動緩慢。
按照現時預測路徑,艾雲尼今日會在雷州半島一帶徘徊,與香港的距離保持在400公里左右。除非艾雲尼顯著增強,今日改發三號強風信號機會不大。
與艾雲尼相關的外圍雨帶會繼續為本港帶來大驟雨及狂風,離岸及高地間中吹強風。
艾雲尼未來數天的發展及動向會較為飄忽,變數相當大。天文台會繼續密切監測其動向。

https://www.facebook.com/hk.observatory/photos/a.1635879299836036.1073741828.1501511173272850/1709003842523581/?type=3&permPage=1

【18:30 更新】【十月熟果子】縱秋颱難測,吾俱往矣。如明天必須外出,請於離家前做好防風防雨的措施。

當你看到機場預報不斷加長資料,不斷上調風力,就知道中秋過後吃大樹菠蘿也可以很回味無窮。對,卡努是初熟的大樹菠蘿。

#秋颱 #卡努 #大樹菠蘿

強烈熱帶風暴瑪娃(英語:Severe Tropical Storm Mawar,國際編號:1716)為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6個被命名的風暴。此名由馬來西亞提供,是馬來西亞高地品種的玫瑰花,花瓣比較大,常見於花園內。瑪娃活躍於八月下旬至九月初,目前各國路徑大致預料將於中國大陸汕尾市附近登陸。

這朵玫瑰不是要像蓮花嗎…?怎麼這兩年名字是花兒的風都特別容易摧殘…

輕度颱風帕卡(英語:Tropical Storm Pakhar,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6W,國際編號:1714,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Jolina,菲律賓華語譯名:裘利納)為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4個被命名的風暴。「帕卡」(寮語:ປາຂ່າ,國際音標:[paːkʰaː])一名由寮國提供,意指伊洛瓦底江海豚,是生長在湄公河下游的一種水生哺乳動物。

從來沒試過這麼不想寫追風文…
但拖延良久,還是要開帖…

「天鴿」(日語:ハト,國際音標:[ha̠to̞]))一名由日本提供,意為南天星座的天鴿座。此名稱乃首次使用,取代2011年重創菲律賓後遭除名的「瓦西」。天鴿在2017年8月中下旬形成,結束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的短暫寂靜,且由於數值預報模式連續多報預測會在臺灣南面近距離掠過,然後對華南沿岸構成較大影響。

情況明朗了,可以開帖追風。

熱帶風暴苗柏(英語:Tropical Storm Merbok,國際編號:1702)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苗柏」一名由馬來西亞提供,是頸部有斑點的鴿子,常見於郊外和荒地,為馬來西亞人喜愛飼養的一種雀鳥。華南地區多在6月受到年內首次熱帶氣旋吹襲,苗柏影響菲律賓中部後,逐漸移向廣東沿岸,為該區的2017年風季揭開序幕。

圖片及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aima

真心覺得海馬超額完成。

作為秋颱,十月下旬竟然沒給東北季候風吹乾 / 逼至偏南路徑,而成功登陸華南,此為一紀錄。

再來的是呂宋出海以後,南海海溫偏低,竟然成功接上西南水氣,再重整到結構才登陸,比起妮坦臨登陸前結構好太多,此又另一紀錄。

再來的紀錄是作為東登颱風,在眼壁擴大結構減弱的情況下,仍然令香港八中三,而且帶來十一小時的八號信號,盛夏已難遇上此等威力東登颱風,更難得的是秋颱。

horsea

圖片及資料來源:Pokemon Go 手機截圖、香港天文台(HKO)

繼昨天香港終於發出打破最遲生效紀錄的黑雨警告,今天又要迎來(看來是香港風季最後一擊的)秋颱海馬!先放一下 20161020 08:00(UTC+8) HKO 最新定位紀錄。

nida

圖片來源:香港地下天文台

補個7月31日的 06W 妮坦預測圖,恭喜香港天文台 (HKO) 完勝各大氣象機構,在大多數機構堅持西登時,再一次一注獨中東登大鵬半島。

‪#‎HKO南海之王這個稱譽不是蓋的‬ ‪#‎當年天兔HKO也是一注獨中汕尾登陸

延伸閱讀

【妮妲襲港】風眼曝光 天文台測路徑勝中美日韓台 全靠飛入核心

資料來源:《香港01》2016年8月3日
文:倪清江

熱帶氣旋妮妲(Nida)已經消散,香港天文台一直堅持它在香港東面登陸,成為區內預測移動路徑最精準的官方氣象機構,連中美日韓台五個氣象台最後都跟着看風使舵。

天文台這次成功以一敵五,其中一個主因是政府飛行服務隊的飛機,在周一(1日)直搗妮妲核心──風眼,取得更多資料,幫助進行預測。《香港01》取得相關圖片,可看到妮妲風眼神秘一面。

台長岑智明今日(3日)在FB補充,指得到數據是重點,但更重要是預報員作出專業判斷。
PAGE TOP
%d 位部落客按了讚: